《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3、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的情感。教学重点:复述课文,感受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教学难点: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学方法:在朗读和疏通文意后,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复述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桃花源,并从文中找出依据,以此感受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并由此引出“这样的美好社会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吗”这一问题;从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辨证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理解文章主题;最终由陶渊明的“桃花梦”引出学生的“我的桃源我的梦”,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梦想,完成本课的拓展延伸,从而达到课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完成本课的德育目标。教学过程:今天由***同学给我们带来课前读书交流。她交流的篇目是萧红的《呼兰河传》,大家欢迎。感谢***同学的精彩分享。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我的“桃源”我的梦【出示课件】春意盎然,桃花盛开,我们的梦想也开始“荡漾”起来。

前段时间一封辞职信爆红网络,信的内容只有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我们大多数的梦想总是与桃有不解之缘:有的伟大而高尚—桃李满天下;有的现实而切近—桃花运;有的浪漫而唯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1500多年前,陶渊明先生也有一个关于桃花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跨越时空去解读他的梦想!桃花源记陶渊明(板书)学习目标三、走近作者,了解背景。我们上学期学过陶渊明的诗《饮酒》,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出示陶渊明资料和背景资料四、浅唱低吟,初读感悟播放朗读视频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结合工具书和相关资料,翻译课文。如有疑难问题可与同学互相解疑,也可询问老(检查翻译情况。)(一)、解释字词2、仿佛:隐隐约约3、豁然开朗:从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5、叹惋:感叹6、要:同“邀”邀请7、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8、交通:交错相通9、妻子:妻子和儿女10、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1、无论:不必说,更不要说。12、向:先前的13、规:计划14、问津探求(二)、翻译重点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五、畅游桃源,欣赏美景《桃花源记》究竟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优美世界呢?现在就让我们“畅游桃源,欣赏美景”。1、请同学们回想课文内容,试着用一句话说一说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课文,教师点评)注意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课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所以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经过(板书:桃花源)根据课文内容依次写了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板书)板书:(画成一朵桃花)2、桃花源在你的眼里是怎样的地方呢?在文中找依据。(学生们畅谈自己眼中的桃花源)3、桃花源里环境优美桃花源记,生活安宁幸福,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陶渊明梦想中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吗?同学们,细心阅读全文,就会感到作者处处在暗示这个桃源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社会里根本找不到,它再美丽,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国而已。六、对话作者,探究主题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社会?通过背景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元熙二年,刘裕废晋恭帝,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拥堵就杀害了晋恭帝。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只好借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七、我的桃源,我的梦想(拓展延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桃源,一个梦想。或者具体或者抽象。拨动情怀,引人遐想„陶渊明的那片桃花林已经烂漫了1500多年的过往!掩卷凝思,你心中的那朵桃花是否也在酝酿?今天的你,会有什么样的希望和梦想?拿出你的生花妙笔,以“我的桃源我的梦”为题抒写自己的一腔情怀!写一篇100-200字的小短文。八、作业:课下丰富自己的小短文,扩展成600字以上的大作文,写在读书笔记本上。九、小结:这节课伴随着墨香,我们走进了宁静祥和、神奇迷离的桃花源,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心灵家园的陶渊明。我们心醉于桃源的美景,我们折服于陶公的高洁。朝气蓬勃的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那便快马扬鞭,朝着我们的理想桃源进发愿同学们:桃花盛开,梦想满怀!板书设计:《桃花源记》学情分析本课所教授的对象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在文言文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结合课本上的注解,疏通文意已不是难事。

学习这篇文章,词语解释、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课文注解,小组内相互补充疏通,教师针对疑难点进行点拨强调。但也应该注意学生年龄都在十三四岁,年龄尚小生活阅历较少,特别是他们对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个人的生活经历了解不多,因此要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及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分两次充分补充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希望学生能对陶渊明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有待形成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语言材料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培养,所以,我把这节课的主题设计为“我的桃源我的梦”,以期通过本节课的学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像陶渊明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梦想的人。《桃花源记》效果分析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效果分析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春意盎然,桃花盛开,我们的梦想也开始“荡漾”起来。前段时间一封辞职信爆红网学生对这个贴近现实的导入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起到了迅速融入课堂的效果。络,信的内容只有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我们大多数的梦想总是与桃有不解之缘:有的伟大而高尚—桃李满天下;有的现实而切近—桃花运;有的浪漫而唯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1500多年前,陶渊明先生也有一个关于桃花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跨越时空去解读他的梦想!明确学习目标1、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3、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的情感。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走近作者,了解背景。我们上学期学过陶渊明的诗《饮酒》,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出示陶渊明资料和背景资先由学生回顾对陶渊明的文学常识的掌握,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浅唱低吟,初读感悟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结合工具书和相关资 读: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再齐 读一二自然段,最后播放名家 朗读视频,多种形式的朗读方 料,翻译课文。如有疑难问题 可与同学互相解疑,也可询问 老师。 式相结合,达到“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效果。 译:课上没有采用通译的方式, 而是先自主翻译,小组合作翻 译,老师只出示重点字词、句 子的翻译,从而达到重点突出 的效果。 畅游桃源,欣赏美景 1、请同学们回想课文内 容,试着用一句话说一说本文 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桃花源在你的眼里是怎 样的地方呢?在文中找依据。 3、桃花源里环境优美,生 活安宁幸福,民风淳朴,没有 剥削没有压迫,是陶渊明梦想 中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 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一环节是这节课的重头戏, 对于理解本篇文章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我在这个环节设计 了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涉及 文章的重要内容概括,学生对 桃花源的理解等几个方面,从 课堂表现看,学生对这几个问 题的把握还算比较到位,达到 了预想的效果。 对话作者,探究主题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构 这样一个理想社会? 通过这个问题探究本文的主 题,达成了正确理解作者的理 想这一目标。 我的桃源,我的梦想(拓展延 陶渊明的那片桃花林已经烂漫了1500 多年的过往!掩卷 凝思,你心中的那朵桃花是否 也在酝酿?今天的你,会有什 么样的希望和梦想?拿出你的 生花妙笔,以“我的桃源我的 梦”为题抒写自己的一腔情怀! 写一篇100-200 字的小短文。 这是这节课的德育目标,通过 这个环节,将陶渊明的理想和 学生的理想结合起来,激发学 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 前的情感。也圆了本节课的“我 的桃源我的梦” 这一主题。从 学生现场完成的小练笔来看, 这一环节的效果非常不错。 作业 课下丰富自己的小短文,扩展 成600 字以上的大作文,写在 读书笔记本上。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拓展延伸 的练笔不能展开来写,所以安 排学生课下丰富自己的小短 文,写成一篇大作文,从当天 的读书笔记完成情况来看,“我 的桃源我的梦”这篇作文,大 部分学生写得非常优秀。

板书设计 我把桃花源记的五部分设计成 一段桃花的样式,本来以为学 生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从 而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好的把 握,但因为录播教室的黑板较 小,离学生又比较远,很多学 生可能看不清楚这个板书设 计,所以并没有产生预想的效 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桃花源记》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散文,居单元之首。 这是一篇虚构的用来寄托作者社会理想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 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尽管这样的社会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从中 透露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愿望。这同陶 渊明本人的经历有密切关系。他因厌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官场的营私舞弊而三次辞去官职。 生活虽然穷一点,但和老百姓一起生活,陶渊明深深感到心情放松愉快。正是在这种情感的 驱使下,诗人以洗炼的笔墨,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没有尘世羁绊的人间乐园——世外桃源。 这篇文章有着自身的特点:首先,故事性强,颇具传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虚构的故事 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全文笼罩着似有若无的神秘虚构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语言优美隽永, 琅琅上口,值得品味。

因此《桃花源记》更具有文学的欣赏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 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巩固学生的文言常识和学法,并 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桃花源记》评测练习 班级:_____ 姓名: 2、落英缤纷落英: 4、豁然开朗豁然: 5、俨然 6、阡陌交通 交通: 7、黄发垂髫 8、怡然自乐 怡然: 11、率妻子邑 *** 子: 12、绝境 13、不复出焉 14、无论魏晋无论: 15、延至其家 17、欣然前往欣然: 18、无问津者 20、便要还家。要: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2、欣然规往。规:23、寻病终。寻: 二、翻译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来源:ZXXK]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初中语文_《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发布于:2023-12-20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