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一文,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处水溪附近,有山有水有桃花,有当年武陵人生活的山洞和村寨,还有捕鱼的沅水风光带,的确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里有一座遇仙桥,仍保留着古朴风貌。此桥原本是一座横卧桃花溪上的自然岩桥,后经多次修缮成为一座石拱桥。桥下溪流潺潺,菖蒲丛生,松竹复阴;桥面由石板铺就,布满了青苔,山涧云雾缭绕,游人至此,遇仙之期皆油然而生。
桃花源遇仙桥一侧有座石亭,亭内置一石桌,桌上刻有一副象棋盘。另一侧,沿桥上信步走来,岩石旁立有一通石碑映入眼帘,格外引人注目。不知何年、何人所立,碑刻内容却极具神奇,更是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遇仙桥石碑所立之处,有一条小路通往后山,这里住着一户人家,家境较为富裕,勤劳善良,生活安逸,家中有一女自幼聪慧,长相端庄秀丽,女工针线、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可谓才貌双全。女儿长大后,仰慕者众多,到了婚嫁年龄,登门求婚者络绎不绝。然而,该女子独爱诗文,于是便采取以诗择婿的办法,写下了一段文字,放言道,如有解读出此篇文字中诗词者,不论何人,便择为佳偶。因此,便有了这通石碑上《题遇仙桥》一文:
題遇仙橋
洞彼仙人下象棋
源始覺星斗移少
桃停期底彈琴黄
到響佳牛郎又冠
得鼓會女織賦歸
時鐘聞惟静詩道
機忘盡作而幾觀
《题遇仙桥》文共49个字,七言七句,且杂乱无章,咋看咋读都不像是一首七言律诗。一年又一年,求婚者见此诗文皆百思不解,不得不望而却步,令人唏嘘不已。此事流传开来,后经高人指点,留下一段提示,一并刻于石碑下方:上面49字是一首七言八句的顶针螺旋诗。即上句末一字与下句头一字重复,但下句头一字只能取上句末一字的一半,每句七字都相连,顺时针方向从内转到外,押“旗”字韵,你能念吗?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一首七言八句诗便产生了:
牛郎织女会佳期,
月底弹琴又赋诗。
寺静唯闻钟鼓响桃花源记,
音停始觉星斗移。
多少黄冠归道观,
见几而作尽忘机。
几时得到桃源洞,
同彼仙人下象棋。
原来,这是一首顶针螺旋诗,又叫回文诗,还有一种说法叫作“联珠诗”。
顶针螺旋诗其实是一种修辞手法,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但从欣赏汉语言文字的美学角度看,则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情趣盎然,颇具遣词造句的功底。顶针螺旋诗其实就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将字词排列成文,回环往复都能诵读的诗。这种诗的形式变化无穷,非常活泼,能上下颠倒读,能顺读倒读,能叙读,能交叉读,还能首尾串读,只要循着规律读,均能读成优美的诗篇。在《题遇仙桥》文中,问题的关键是从哪里开头。
这就有了一个机缘。顶针螺旋诗的顶针,又称“顶真”,是旧时中国妇女民间常用的缝纫用品,一般为铁制或铜制,箍形上面布满小坑。顶针常用于女工针线活,戴于女子中指,用来顶针尾,以免伤手,这样才能用上力。这里应用于文学题材,其实已经隐约告诉读者,解读此诗应从中间字开始,即从“牛”字开始,方能解读。
顶针诗在文学题材中的应用,在汉乐府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可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千古流传,桃花源里所刻《题遇仙桥》诗文,堪称中华诗词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作者 子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桃花源《题遇仙桥》记》发布于:2023-12-3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