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变万化的建筑形制中,
坡屋顶是永恒的中国符号,
本期《桃花源记》,
带你从屋顶上,领略东方大美。
▲ 融创南京桃花源
2006年,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王澍为威尼斯建筑展设计首座中国馆。他从中国海运了六万片废弃青瓦,带着三名中国传统工匠、四名学生与妻子,亲手用一片片青瓦造出一座斜屋顶,加上竹桥建成了“瓦园”。
“瓦园”是王澍首次在西方亮相的作品,被称赞“充满诗意与哲学性”。这面青瓦屋顶,也成为中国文化呈现给世界的标志性形象。
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没有任何一种建筑的屋顶像中式建筑一样变化多端而又无比和谐。
/ 壹 /
高轩临碧渚,飞檐迥架空。样式繁多的屋顶飞檐,构成了中国古建筑瑰丽的外表和流动优美的天际线。
《诗经》里说的“如鸟斯革,如翚斯飞”,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戗角飞檐的姿态之美。它们就像古人的冠冕,以或巍峨或轻盈的形制,为历朝历代的建筑文化“加冕”。
▲ 融创南京桃花源
中式园林建筑屋顶最常见的构造有五种: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和攒尖顶;屋檐则有单层、双层和多层之分。两项工艺排列组合,让中国的传统屋顶有了无数种变化。
其中的歇山屋顶历史悠久,早在汉阙石刻上就已有记录。歇山顶屋面四坡九脊,建筑整体端庄典雅,形式灵活精巧,屋脊富于变化而又轻盈灵动,将中式建筑的传统之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 上海桃花源
随着时代发展,高楼大厦崛起,古时备受王公贵族青睐的歇山顶技艺已经濒临失传。苏州桃花源设计团队以全面复兴歇山顶为己任,携手香山帮工匠,从寻源、探索,到制作呈现,一系列繁复的过程,最终将大美歇山顶呈现在桃花源中。
如果屋顶构成了建筑的主体,戗角则代表了建筑点睛之美。歇山顶建筑中,戗角的使用尤为讲究。
▲ 融创南京桃花源
在两侧屋面相交处,为防止屋面漏水所造的逐渐向上翘起的小脊,称为戗脊。戗脊由砖瓦叠砌而成,故称为戗角。瓦作戗角的发戗形式,以木结构戗角的做法不同又分为水戗和嫩戗,具有实用与装饰的双重作用。
苏州桃花源在建造之初,请来为美国洛杉矶建造流芳园的香山帮传承人张喜平参与屋顶设计。桃花源设计团队与张喜平进行多次探讨,不惜成本,将所有传统工艺绘制成图,为匠人的制作提供了参考。
▲ 融创苏州桃花源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匠人们只能凭经验手工打造,失败几率极高。每位匠人力道手法的不同,制作出来的戗角弧度也有所不同。为保证建筑的统一美感,融创聘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香山帮匠人,按照古老的“五板五木”工艺,专人全程手工打造融创桃花源内所有的屋面戗角。
▲ 上海桃花源
在上海桃花源里,每一栋单体建筑都有4、5个戗角,这种繁复的传统瓦作工艺和形态不一的门头组合在一起,创造性的赋予了每一栋建筑个性识别的内涵。
从空中俯瞰融创桃花源,连绵起伏的屋顶下,流动着生命的活力。
▲ 上海桃花源 俯瞰图
/ 贰 /
致力于传承东方文化的融创桃花源,在建筑形制上下足了功夫。即便不去说那些式类繁多的屋顶形态,单是屋顶所用的瓦片,就有很大讲究。
融创桃花源使用的瓦片,在传统形制上加以改进,具有良好的耐冻性和耐久度,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
▲ 上海桃花源
瓦片上还配有花边滴水的部件,上面定制寿喜等图案,既美观,又能防止檐口底瓦开裂。
屋顶纵向排列的瓦片,可使屋面过渡之处平滑而连续,令建筑的姿态愈显挺拔。当我们欣赏建筑时,视线会不自觉的从檐下引向屋面、屋顶直至遥远的天际。仿佛中国画中的留白,最终给人以广阔深远的想象空间,天人合一,韵味灵远。
▲ 融创南京桃花源
飞檐亭角清铃响,有了这样的一面瓦顶,桃花源内无论晴雨都极富韵味。
江南的雨落在黛色的屋顶瓦片上,一片烟雨迷蒙,让整个建筑仿佛从宋词中飘逸而出,清淡朴素之风显露无遗。雨过天晴的时刻,阳光透过云层映射在瓦片之间,明暗变幻,好似藏着另一处天地。
▲ 上海桃花源
清雅的意境源自对古法的尊重,源自对极致的追求。如苏州桃花源中所用的每片青瓦都要“过三关斩六将”,确保铺设的瓦顶可寿百年。
所谓过“三关”,指每片瓦都要经由老师傅看形、辨色、听声三道工序才能使用,“斩六将”则指一车青瓦中,淘汰率超过半成,约十分之六的瓦片都会被替换掉。
▲ 融创苏州桃花源
产品的精度和打磨时间是成正比的,平均每座融创桃花源耗费4年才能呈现。一千多个日夜的打磨,让瓦片都渐渐拥有了传世之美。
飞檐戗角,砖瓦有灵,融创桃花源承载着文化溯源和精益求精的工匠雕琢。在一檐一瓦的营造中,传统文化渐渐回归桃花源记,并在新的时代形成了诗意的融合与变奏。
▲ 上海桃花源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桃花源记 | 在屋顶上,看见最美的中国》发布于:2024-01-0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