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教学于本人而言,一直以来是重点,更是难点。重点是由教材本身决定的,难点主要是由自己的业务水平决定的。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去攻克古文这个难题。

先说疏通文意理解字词这一块吧。

在两个班中,我采取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四班,因为其基础较弱,分两步做。之一步,学生自主预习,完成正字音,读顺文,初步能口述翻译的三个小任务。第二步,课堂上学生讨论,一是再次熟悉翻译,二是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最后请学生逐句翻译,我强调重难点。

这种教学措施的优势是,学生活动比较充分,从课前到课上,学生都参与了,文言翻译的重难点强调得比较全面,学生笔记看起来可能更完善,当然,前提是学生自己上课还得认真。这种措施的劣势是,学生看起来参与度高,但是学生少了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比翻译的思维含量更高。首先,学生还得明确自己能否翻译,其次,还得思考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并用语言说出自己的疑惑。在课堂上桃花源记,学生把能翻译当成是目标,很少主动提出疑问的,他们翻译不正确或者欠妥的,都由老师纠正了。

在一班,因为学生基础略好。在这一个环节,略微做了调整。之一步,学生自主预习,完成正字音,读顺文,熟练地口述翻译。第二步,课堂上同桌讨论自己的问题,最后提出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把口述翻译改为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翻译时觉得很难或者现在还不会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之一环节还是比较顺,但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笔记还是做得很粗糙,习惯性地等老师课堂的做法一时还改不掉。做笔记这一要求还要强调并强化,自己的学习笔记和主动探究的思维是很重要的。在讨论环节,因为一直以来注重学生活动,课堂活动还是比较好。在提问环节,他们对重难点词句的把握度不是很高,其次就是举手大方地说自己的问题显得很拘束,这一点,还得花心思去调整鼓励。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比较耗时,时间控制在学生那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是认为,只有学生动起来,课堂才是有生命,既然学生想说,就交给他们来说,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就在如何把握分析自己问题的方式上,多给与学生以指导,或许可以解决之。

再说文章分析环节吧,

文章分析这块,我自己做不了那些名师的“文化感”,但是一堂内容丰富而实用的家常课,我想,自己还是可以奋斗一下的。

我设置了两个字来统领全文。一个是“迷”,一个是“谜”。本来是像一堂课上完,但是,两个班都没有实现这一个目标。

之一个“迷”,可以解释为“迷人”和“着迷”。“迷人”是桃还源本身的美,迷人。“着迷”是桃花源的美让人沉迷,迷恋。一个是从客体到主体,一个是从主体到客体。在上课过程中,“迷人”分析得更好,从景色迷人分析到生活迷人,学生也容易从文段中找到并做简单分析。至于“着迷”就分析不足了。针对这个“着迷”,其实就是让学生分析打渔人对桃花源的态度。

这是分析“迷”的“迷人”。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混杂的教学思路,之一种是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安静恬适等角度来分析。第二种是从景色、土地、人民、氛围、生活来分析,这五个方面,我又分成了景色迷人和生活迷人两个方面来分析。之一种方案,扣课本比较死,基本就是第二段就可以完成。第二种方案,就是从2.3段都可以找到材料分析,扣课本更灵活。在两个班处理这一个问题是,没有融洽处理,本想二选一,但又想兼顾。不如这样处理,以之一种为纲,然后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证明自然环境好、社会环境好、人民生活安定,也应该可以走向文本深处。

处理第二“谜”,其实就探讨桃花源在不在,陶渊明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是什么用意?

我让学生分析在的理由,分析不在的理由。

这一个“矛盾”问题,在四班分析得好些,他们从文中找出了桃花源存在的理由有很多,不存在的理由也找出很多。在一班,先入为主,桃花源是虚构的,在找存在理由时就有点难,他们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其实这个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期引导上可能强化了桃花源不存在的认知,其次就是他们没有结合文本深入思考,还停在文章表面上划水。所以,一班说存在的理由不好,说不存在的理由和没有分析好,看来,思想认知这件事,要有大创建还是得有大否定才行。

针对“迷”和“谜”,用这样一个逻辑把二者联系起来。通过“迷”来描绘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通过“谜”来解释为什么要描绘一个美好世外桃源。通过这两个字直达主题。

最后说语言特色。

我借助课后思考探究三的题目来启发,借助第1和2两个小题来探究。

首先抓住“笔法简洁”四个字。为了直观体现笔法简洁,我让大家数本文有多少句话。大家数完很惊讶,居然只有28句。区区28句话,却给了我们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这个世界还那么大、那么久、那么丰富,陶渊明是怎样大达到的呢?

其次,研读下面两个题目,让大家补充“具言”、“叹惋”、“如此”的内容,作者没说,但我们为什么都知道?让学生理解言简义丰。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在文本中继续去寻找这种类似的句子的或词语。

最后,让学生数数本文的形容词,刚开始兴致勃勃,以为要数好多出来,结果,数着数着就数不下去了。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了陶渊明语言的魅力。

这一环节,学生对笔法简洁和言简意丰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为了更好的效果,以后可以多请两个学生来说说,也可以引导学生走向陶渊明的其它文本。不过,这还得开学生基础,当然我们也可去建设学生的基础。

再回看文本解读细节。

本文是一篇游记,要不要体现游记特色,比如游踪这个概念。在本文中,为了理清桃花源迷人所在,按照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这环节与“迷”的环节衔接不是很恰当,特别是一班。生拉活拽好像太残暴。

2023.2.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桃花源记》教后反思》发布于:2024-01-22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