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独终隐 山水流诗音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600多年前

东晋诗人陶渊明

落笔写下《桃花源记》

给世人留下无限遐想

1600多年后

记者一行溯源而上

沿着千古文字的足迹

感受今日“武陵人”谱写的

“新桃花源记”

一个深藏在世人心中的理想秘境

初秋,带着《桃花源记》寻访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者一行来到了竹山县官渡镇。

驴头峡由驴头山和松树岭对峙而成。驴头山海拔1470米,松树岭海拔1205米,峡谷全长5公里,平均宽度约50米。

车行至谷底,前面一片宽阔的水面。弃车登船,船身划起一道白色的波浪,水花溅在身上,清凉、惬意。两岸山峰耸立,绿荫蔽天,抬起头,山顶在云层里若隐若现。

马达声突然弱了下来,船慢慢停下来。艄公马师傅从座位上站起来,弯腰,胳膊伸上水面,回来时手上多了一个矿泉水瓶。“有专门的清漂船来回巡逻,遇到了随手捡起来。”

波浪再次欢腾起来。又行约十分钟,只见一座孤岛挡在河道中央,高约五十米,笔直生长,清秀峭拔。“此山叫‘一柱擎天’,守护着桃花源门户,以前顶上还有庙观,后来水涨起来人上不去了。”马师傅告诉我们。

绕过孤岛,前面便是武陵峡入口,抬头仰望,只看到两山之间一线阳光直射下来。船行水面,耳边不时传来水流撞击山石的声音,四处寻觅却不见踪影。艄公笑着说,从这层峦叠嶂的群山中下来的瀑布很多,至于从哪座山上下来,谁也不知道。

此时河道变窄,可见岸边浅滩,船只无法通过,我们便舍船上岸。

穿过一段游步道,峡谷显得越发狭窄陡峭,古老的河床上,堆积着一块块被岁月冲刷的山石,流瀑从高高的山石上一跃而下,化惊涛为细雨云烟,坠入河谷发出巨大的声响。

耳边,嘈杂喧嚣;心底,寂静安然。这,也许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追求的境界吧。

一阙岁月静好的田园牧歌

昔日的桃花源人,“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过上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田园幸福生活,今日又是一番怎样的生活画卷呢?

我们来到了王定喜的家。

田畴交错,稻菽飘香。油亮的茄子,还有缀满枝头的辣椒在阳光下各自芬芳。地的尽头,几处房舍错落有致。

刚进峡口,远处便传来犬吠声,几道影子箭一般地冲过来。近到身前,没有恶犬的暴躁,只是围着来回打转。从玉米秆林冲出几只受惊的小猫、花白相间的小猪,一起向着院子里奔去。

女主人曾丽平从屋里走出来,安抚了这些受惊的小动物,院子里恢复安静。

“以前交通不便,日子艰难。”曾丽平一边忙着做饭,一边聊天。桃花源峡谷艰险难行,他们不到迫不得已不会外出。有时为了购买生活必需品,便翻越屋后的大山走路到堵河下游的蒲溪村,上山五公里桃花源记,下山五公里,来回得一天工夫。尽管生活不易,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王定喜夫妇从未放弃奋斗,因为他们相信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前些年, *** 补贴重建了房子,路也修好了,我们还买了船,外出走亲戚、买东西再也不翻后面那座大山了。”

父亲王定喜(右)迎接在外当兵休假回家的儿子王友山。

“女儿友平在十堰当幼师,儿子友山在部队上。”提起一双儿女,曾丽平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快乐。

随着媒体的宣传,竹山武陵峡一点一点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前来寻找桃花源原型地的客人络绎不绝,王定喜便把自家的房屋进行改造,为游客提供吃饭、住宿等服务,每年都有几万元的稳定收入。

“四头牛和几十只羊都在山上,隔段时间才回来一次。”站在院子里,曾丽平指着直插云端的山顶,和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可以出栏两头牛、两头猪、20只羊、70只鸡,加上‘农家乐’和地里的收入,日子安逸多喽!”

“那座山好像一个人,还在笑,好看得很。”曾丽平指着房屋背后的笔架山说,很多平常的夜晚,他们就坐在院子里,看山,看星星。

沐浴星光,拥月而眠,一家人荡漾在幸福的时光里。

一个诗与远方的世外桃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花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百姓生活温饱与精神舒放的理想社会,让世人为之神往。

1989年出生的张林是成长于桃花源的新一代“桃花源人”。“小时候学《桃花源记》,得知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诗人笔下的世外桃源,感到很自豪。”大学毕业后,张林进入中国水电十四局工作,后辞职下海,在十堰办公司承包工程。

2017年,张林决定回官渡镇桃园村发展,借助武陵峡风景资源,注册成立了竹山县官渡河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并拿出50%股份供村民认购。58户社员以现金、土地、山场、闲置农宅入股。经大家推举,5名青年分别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理事。

合作社投资280余万元,新建了桃花源旅游码头,购买了一批竹筏体验船、画舫游船、客运观光船,一批能人相继返乡成为合作社骨干,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到旅游接待、餐饮服务、民俗表演、农产品销售等领域。

“采用‘村社合一’的运营模式,每年的经营收入20%上交村集体,30%作为合作社来年的发展基金,还有50%分给我们的社员和股民,社员每年最多能分到五六万元红利。”在张林一班人的努力下,桃园村先后荣获“湖北省特色文化村”“湖北省绿色乡村”“十堰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目前,官渡河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日均接待游客近1000人次,月均创收30余万元,带动18名群众就业,年人均增收37500多元。

乡村如画,田园如歌,牵动着在外闯荡的新“桃花源人”的心。“文化底蕴和生态环境是武陵峡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怎么样打好‘桃花源’这张牌,把农家乐做大做强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王友平告诉记者。

一家家民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一个个产业从发芽,成长,到成熟,“绿水青山”在这里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友邻和谐、民风淳朴、幸福安康,这其实就是《桃花源记》所描述的生活,如今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梦”。

往期推荐

十堰日报官方视频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绝美!“桃花源”藏在十堰这里!》发布于:2024-01-29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