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门阀势力达到顶峰,甚至可以说已经凌驾于皇权之上。王、谢、桓、庾四大家族桃花源记,完全有能力和皇室并驾齐驱。
在门阀士族的权力不断膨胀之时,他们不仅侵占了近2/3的社会资源,而且还出现了“下品无世族”的畸形社会形态。
素有古今之一隐士之称的陶渊明,就出生在这个历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时代。他的祖父曾做过武昌太守,父亲陶逸在他8岁时病故,此后家境开始逐渐没落。
在宦海沉浮多年的陶渊明,内心中早已厌倦了官场的黑暗,以及统治阶级和门阀士族的丑恶嘴脸。他想为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建造一座没有压迫和苛捐杂税的桃花源。
永初二年,57岁的陶渊明以自己的官场经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为契机,创作了闻名于后世的《桃花源记》。
有人认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间仙境,殊不知他著写桃花源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为了影射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因为文中的3个细节,令人细思极恐。
1、桃花林并非人间景象
《桃花源记》首段,描写了一个以打渔为生的武陵人,驾船在溪水中打渔时,忽然发现了一片“夹岸数百步”的桃花林。
令人奇怪的是,这片桃花林中一棵杂树都没有。试想一下,渔人常年在此地打渔,对当地环境肯定非常熟悉,但他却从未发现过这片桃花林。
更加诡异的是,桃花林突然出现在渔人面前,渔人在恍恍惚惚之间不断前行,当他走到桃花林的尽头时,居然发现了溪水的源头。
这一切不合常理的发现,都预示着桃花林绝非人间景象。民间传说桃木具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渔人见到的这片没有杂树的桃花林,正隔在溪水和一座山的中间。
当渔人钻入山上的小口时,一开始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过,但走了数十步之后却豁然开朗,这种格局不禁令人联想到墓室的构造。
桃花林就像隔在阴阳之间的一道屏障,山外面的人不能随意进入,山里面的人自然也无法跨。也就是说渔人可能遭遇了不测,继而在灵魂出窍之后,误入了死后的世界。
2、眼前所见皆为虚妄
渔人误入桃花源之后,简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的房屋排列整齐划一,田间的小路阡陌交通,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池沼、桑林。
现实生活中的农村,各家各户的房屋会因生活条件不同而大小不一。生活富足的人家和穷人的房屋,根本不可能一样。
而桃花源中不仅房屋大小和规格一致,就连小路都相互交通。这不禁令人产生了一种错觉,所谓的桃花源并非现实世界。
说得直白一点,整齐的房屋就是坟墓,而所谓的阡陌则是后人祭祀他们时,在坟墓之间踩踏出来的小路。
当桃花源中的村民见到渔人后,不仅将他邀请至家中做客,而且还“设酒杀鸡作食”,生活居然如此富足,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试想一下,在那个黑暗的时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连吃饭都可能成问题,又怎么可能拿出大鱼大肉招待渔人呢!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渔人已经因为意外过世了。邀请他做客的村民,实际上都是阴间的亡灵,而他们招待渔人的酒和鸡都是祭品。
3、不复得路才是现实
桃花源中的男女穿戴和外面的人迥然不同,他们自秦朝时为了躲避战乱来到此处,后来就再也没有出去过,所以才与外人阴阳两隔。
桃花源中人和外人之间的间隔,实则正是那片无法逾越的桃花林。而他们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极有可能是后人烧的祭品,所以才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一点诡异。
文末,渔人在桃花源中停留几日之后,在即将临别之际,村民们却告诉他:“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渔人却违背了诺言,他顺着旧路往回走时,几乎在每一处都做上了记号。
可惜,最终却不复得路。很显然渔人是一个大难不死之人,他在打渔时遇到危险后昏死了过去,这才有幸见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的景象。
当渔人重新苏醒之后,重新回到了现实世界,也自然和桃花源阴阳两隔了。而南阳刘子骥之所以“寻病终”,想必是在病逝后永久居住在桃花源里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桃花源记》中或许不是人间仙境,当中三个细节让人后怕》发布于:2024-01-3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