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现代人的脑洞,且脑洞水平不怎么样。就拿“阡陌”来说,“阡陌”取坟墓的释义我是闻所未闻——难道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开的是坟包咯?

我只说一点,《桃花源记》这个故事,并非全是虚构成分,至少在剧情中出现的唯一一个人名——南阳刘子骥,他就是真实人物。他是《晋书》中的隐逸之士,好游览山水。

而根据《蒙斋笔谈》转述:

渊明言,刘子骥闻之,欲往,不果。

子骥见《晋书隐逸传》,即刘骥之,子骥其字也。传子骥采药衡,深入忘反,见一涧水,南有二石囷,其一闭一开。开者,水深广不可过。或说,其间皆仙灵方药诸杂物。既还,失道,从伐木人问径,始能归。后欲更往,终不复得。

《蒙斋笔谈》转述《晋书》的这段关于刘子骥采药的记叙应该就是《桃花源记》的原型了。它具有后来《桃花源记》的大部分元素:深水潭、狭路、迷路,且离开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陶渊明应当是听刘子骥讲述过他采药的奇闻,于是在刘子骥死后,便把它加工成了《桃花源记》。

关于刘子骥和陶渊明的交往,可以考据的细节不多,只知道两个人熟得很。刘子骥作为“隐逸之士”,和陶渊明也应当是志同道合的。陶渊明既欣赏这样的隐士,也陶醉于这样的故事,更可惜于刘子骥的英年早逝。

于是作为朋友的陶渊明,便在《桃花源记》的最后留下了“刘子骥彩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比起刘子骥平淡无奇的病死,我想陶渊明也希望他的这个朋友,是死在“寻梦”的路上吧。

《桃花源记》是隐逸之士们的美梦桃花源记,陶渊明又怎么会把它当成一个鬼故事来写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安徒生童话.桃花源记究竟是细思极恐吗?》发布于:2024-01-31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