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基础类型:
本片的基础故事类型是:个人成长+人物关系。
即:人物改变了对某事的看法,导致他与某人的关系的改变。其中:某人一定是某事的具身化,其二层“正反题”是重合的。
多人物的个人成长+人物关系。
本片是多人、依次完成成长。
在片中,主要角色都需要对共同的一件事的态度有所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所以,这些叠加起来,就呈现为:家庭剧。
本片冲突内核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关系。大结构是:
(相爱,但有间隙)的一家人,经过XXX事件疯狂原始人,结果弭平了间隙,更加相爱。
从局部看则是:人物成长+人物关系。
家庭成员,对于“某事”的态度的不同,导致关系的裂隙。同时,由于角色对“某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最后家庭成员对“某事”的态度一致了,于是家庭关系又恢复了。
这个“某事”就是新事物。它在剧情中外化为:主角一家碰到的地质灾难。如果这家人对新事物态度消极,在灾难面前就会失败;如果积极,就会成功。同时,新事物还具身化为:女婿。女婿代表了对新事物的积极态度。同时新事物的另一个象征符号,或者说“麦高芬”就是:太阳和火,同时也象征了新家庭。这个意象在片子中反复出现。
家庭线的成长与感情关系
2_角色关系:
本作的人物关系的核心的冲突是:女儿、父亲、女婿之间的三角冲突。
女婿是单层的,没有内在困惑,也没有转变。他是新事物的具身化,也是所有人的导师。
女儿的转变也比较简单,她是对新事物最积极的,很快接受了新事物。完成转变之后,她的戏剧功能就被弱化了。
全家其它人对新事物没有态度,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也非常快。
父亲是转变最晚的,层次也是最多的。同时,第二幕他称为了 *** 角,只有他完成转变,全家人才能得救。
由于叙事视点经过一次暗中转换,从女儿转到了父亲。这就导致按斯奈德的15个点框架分析,有些结构点的位置不是很清晰。比如:
全剧时间轴上的中点位置,其实是(第50分。父亲转变态度,决定开始接受新事物)的点。这个点,对于父亲的转变线而言,是“进入新世界”。这个位置相对而言是非常晚的。(物理上进入新世界是:第26分时,他们一家人被迫跳进丛林。)——两个进入“新世界”,物理和内心的点,距离是比较远的。相比之下,女儿进入新世界是很早的(第15分)。
父亲和女儿在时间轴上的节奏3_全片结构:
因为本片是多人依次完成转变,所以每个人有各自的“进入新世界”,即态度改变的转折点。 *** 角父亲的“进入新世界”非常晚。所以必须各自分开分析,否则会引起混乱。
3.1_全家关系的结构点
因为是全片结构,所以节点是以家庭关系的转变来定义的。比如洞穴被砸,全家跳崖这种外部事件,推动剧情,但是不影响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所以不算作节点。
部分一(第35分,爆米花)为节点一。全家人与女婿之一次相遇,并在女婿的帮助下,之一次在新世界胜利。
部分二(第1时13分,沼泽脱险)为节点二。父亲在这部分要完成成长,并因此修复了家庭关系。
部分三(第1时30分)结局。全家脱险。
女儿是之一部分的主角,她对于新事物是积极的,阻力来自父亲。她的转变的内在挣扎是简单的(二个来回,之一次是决定出去找火,第二次是接受海螺)。但是她的内在态度转变,没有为全家解决危机带来决定性帮助。她的作用是引导家人接纳女婿。
后面二三部分的主角是父亲。这里面有二条故事线。故事线一是父亲对新事物的态度,他转变是非常艰难的;同时,也只有他完成转变,才能解决外部问题。故事线二是父亲与家庭的关系。由于父亲一次次的无法解决问题,他与家庭的关系在越来变差。最后父亲终于找到一个洞,而家庭成员拒绝进入,是家庭关系的地点。但是,很快安排父亲和女婿合作解决危机。在这里,父亲完成对新事物的态度转变,家庭关系也重新变好。
也可以说,角色转变和关系转变是互为因果的。
在这里,父亲内在困惑的地点、家庭关系的低点,和外部压力的地点不是同时的。所以本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斯奈德定义的“一无所有”。结尾位置父亲掉进深渊,是“伪一无所有”,因为父亲已经救了家人,在这里只不过和家人分开了而感到沮丧。
如果想把:内在困惑、家庭关系和外部压力几个点合在一起,那么可以改为:(1时07分,洞口)父亲因为家人反水,无能暴怒,打死了女婿,而女婿临危之时,还用某种新科技(父亲最讨厌的东西)救了父亲。家人彻底离去。同时火山爆发,家人下落不明。父亲痛定思痛,用女婿留下的新科技物品,找到了家人,并且牺牲自我彻底救下了家人。(基于本片的喜剧调性,这么改并不适合。)
三组关系对比
3.2_父亲故事线
父亲节点是按角色成长,也就是父亲的态度转变定义的。而家庭关系的转变的位置,通常在父亲转变的前或者后。
单独看父亲这跟线(从第35分到结局,时长共55分)。也可以分四部分,其中按照斯奈德理论,一部分是之一幕,二、三是第二幕,四是第三幕。
一部分时长为15分钟。父亲表面接纳女婿,同意尝试新方法(穿鞋)。这部分的 *** 是晚餐后讲故事,同时也是全剧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主题争论”。在这次争论中,父亲其实输了,家庭成员是认同女婿的价值观的。这导致了父亲后面关键性的转变点,推父亲进入新世界。
二部分时长13分钟。除父亲之外,全家都完成转变,接纳了女婿。这部分,对于父亲,剧情是“逆行”的。也就是,事情在变糟——跟家庭关系在越来越疏远。这导致了父亲的下一次转变,他试图模仿女婿。
三部分时长10分钟。父亲模仿女婿,洞前(被做轻的真低谷),最后接纳女婿。
四部分时长17分钟。此部分父亲已经没有内部困惑,深渊内是假低谷。
以本片类似的片子是《阳光小美女》,也是一家人上路,最后有裂隙家庭重新团结。在《疯狂原始人》中,导师是女婿。而在《阳光小美女》中,导师是爷爷。大结构相似,但是里面差别很大,关键是看哪些人物转变了,并且怎么影响家庭关系。
最后总结:
人物成长:
本片由于人物很多,同时篇幅有限。所以造成:角色在转变态度时候,做的结构比较简单。
1_女儿的转变非常快,她是主动寻找新事物。而且当她完成转变后,叙事视角就移到了父亲身上。女儿对剧情就没有推动了。
2_家庭成员的转变也非常简单。但是他们是被迫进入新环境,然后在导师的影响下才转变了态度。
3_其中最复杂的是父亲.由于在故事前半,留给了女儿和家庭成员的转变。故事后半才留给父亲的转变。这相当于在(00:50)之前,父亲都没有改变,停留在之一幕。不过,后面篇幅不多,但是过程层次很多。父亲是分多个层次,逐渐转变对新事物的态度,而父亲的真正转变确实是在“伪一无所有”之后出现的。
关于“进入新世界”之后。
女儿和其它家庭成员在转变之后,即进入“游戏阶段”。即一段时间的开挂时刻,能轻松解决各种问题。但是父亲在“进入新世界”则遭遇更大困难,所以说是一种“逆”向“游戏阶段”。这种“逆”向“游戏阶段”的做法非常少见。因为主角进入新世界后,就一路倒霉,观感上会非常压抑。小林正树的《切腹》是这样。
本片前半段,开挂的“游戏阶段”由其它角色承担。不同角色转变顺序上的时间差,把本片 *** 角的父亲,一个倒霉的,被嘲笑的家长,的逆向“游戏阶段”放在了“坏事来了”的位置上。这种大结构的安排,并不多见。
最后说一句:人物成长+人物关系的片子,近几年看的印象比较深的是《无法称为野兽的我们》。由于篇幅充分,那里面人物转变的各个阶段,各种类型做的比较充分。
相比之下,人物没有成长线,只有关系线的剧常常是更传统的剧,比如港剧《大时代》。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综合参考。
以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剧作分析笔记_(成长+关系)实例:《疯狂原始人》》发布于:2024-01-3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