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话西游》用戏谑的口吻,讲述了孙悟空的前世今生。500年前的他,欲与妖怪合谋杀害唐三藏,并偷走月光宝盒,被观音所擒将要被处死,经唐三藏求情,转世为土匪大当家至尊宝。500年后的他,毫无法力,为救一见钟情的白晶晶,一次次用月光宝盒穿越时间,不料穿回500年前,遇见命中注定的紫霞仙子。

他心中挂念白晶晶,利用紫霞的痴情,去骗取牛魔王作为聘礼的月光宝盒。至尊宝的凡人肉身被剖开后,看到了自己的真心,对紫霞的追悔莫及,为了去营救她戴上了金箍圈,获得无上神力,同时也必须摒弃作为人的七情六欲。

01 以片中人物为线说起500年前的孙悟空

他离经叛道,与妖魔为伍,打算将师父唐三藏作为聘礼,供妖魔们吃唐僧肉,拒绝去西天取经。他有个象征层面的母亲:师父唐三藏。

师父在影片中的形象,大多时候都是话痨、婆婆妈妈,对孙悟空无比的纵容并一直信任着他,而且会为了替孙悟空赎罪以命抵命,牺牲自己。这让人容易联想到溺爱着孩子的父母,平时会对孩子唠叨,照顾得过于无微不至。他有个象征层面的父亲:观世音菩萨。

观音在影片中的形象,大多数时候是法术高强,雷厉风行,亲自把孙悟空绳之以法,如果不是唐三藏劝阻,会亲手打死他。这种严苛的感觉,这让人联想到严苛的父母与权威、惩罚者的形象,就好像大多数人回忆起儿时,总有被打和体罚的经历。

500 年后的至尊宝

他从事一份有前途的职业——土匪,无拘无束。原本逍遥的生活,被前来寻找唐僧肉线索的妖精打破。

他有一群陪伴大快朵颐的兄弟,二当家、瞎子等。

他们面对山寨的入侵者时,同仇敌忾。他们讲义气的同时,也懂得自我保护,在故事中经常靠装死躲过危险。想起上小学时,与小伙伴们一起罚站的经历,一起面对“恶势力”,当然也会有装病进行逃避的同伴。

他有一见钟情的白晶晶。

然而,白晶晶却痴情于500年前的孙悟空,对他的表白无动于衷。他内心是痛苦的,知道对方的青睐,只是因为自己是孙悟空的转世,一个“替身”而已。也许,至尊宝在那一刻,体验到了“备胎”的感受。他有一位道破真相的老师:菩提老祖。

老祖送给他照妖镜,看清了别人皮囊下的真身,也看清了自己面貌下的真我。老祖不仅送了镜子,还在他昏迷之际,记录了梦中的呓语“叫了晶晶98次,叫了紫霞784次”,帮助至尊宝理清在潜意识中究竟谁是他的更爱。假如现实中,也有这样的镜子和解梦人该多好呀。他有今生挚爱的紫霞。

紫霞认定他就是命中注定的如意郎君,不计较他之前的恋情,不计较他甜蜜的谎言,愿意为了他,飞蛾扑火般地付出,坚信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成为盖世英雄,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紫霞诠释了,爱情是盲目的,又是炽热的。这是紫霞的初恋,与许多人的初恋又何其相似呢。

戴上金箍圈的至尊宝

他有了一份更体面的事业——西天取经。他拥有了无上神力,可以用来解决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他有一起西天取经的同事:八戒与沙悟净。

他们在取经这份事业上,目标一致,互相帮衬,八戒传递情报、插科打诨,沙悟净挑着行李、默默跟随。团队中,分工明确,一起奔着西行目标前进。他有一位说话干脆的领导:唐僧。

唐僧一反当初唠叨的形象,说话既干脆,又指令化,打个响指“走,天竺”。看起来酷酷的,不过几乎没有情感的流露,眼中只有西行的目标,遇到状况后,看向孙悟空,说出指令化的言语“去,看看”。他有一份追悔莫及的痛苦。

如影片中的对白“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那份痛苦,刻骨铭心。他有一份自我救赎的功德。

如影片结尾处,貌似至尊宝的武士与貌似紫霞的女侠,在墙头对峙,他默默地帮助武士深情走向女侠,一吻化解矛盾,说出了那句“我爱你”。他既获得一份促成姻缘的功德,内心也获得一份自我救赎的安慰。

02 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不得不说的成长500 年前的孙悟空,象征着儿童期

影片开头孙悟空,唯我独尊,肆意妄为的感觉,象征儿童时期的全能控制感。

儿童期常常对他人的体验,要么是全好,要么是全坏。例如他把拜把兄弟体验为全好,拒绝西天取经的正事,与妖怪整天厮混在一起;例如他把苦口婆心的师父体验为全坏,在幻想层面想杀之而后快。

儿童期的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大话西游,也是把人简单分为“好人”与“坏人”。

500 年后的至尊宝,象征着青春期

影片中至尊宝,面对入侵者破坏边界的愤怒,面对异性吸引的躁动,象征着青春期的情绪体验。

青春期会形成边界意识与领地概念,对于越过边界和入侵领地的人常常表达愤怒和对抗的情绪。同时,青春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形象,开始对异性表达爱慕,开始尝试去形成独立的自我。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时会有奋不顾身的冲动,有时会有悲天悯人的忧伤,情绪很不稳定,于是他们荣获了“愤青”、“叛逆”等称号。

成长是一个学会整合的过程

或多或少,我们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开始眼中看到的是绝对的好人与坏人,后来逐渐在我们眼中流露出不一样的另一面,逐渐看待事物有了更多的维度。

我们眼中的他人会更立体更丰满,我们自己也会整合自己好的和坏的部分,从而人格也将更加完整。

成长是一个学会内化的过程

父母、师长们的某些特质、说话的方式、应对事情的思路或行为风格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并被我们所用。人格也是吸收了那些特质,并逐渐成长。

成长是一个学会自我安抚的过程

或多或少,我们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察觉到我们面对不同的事件,背后的情绪是什么、内在的渴望是什么、我们究竟想要什么。

面对不可避免的失去,自己往往能更先感知到痛苦,而往往又很快压抑下去。我们需要找到内心中痛苦的部分,温柔地安抚那部分,获得复原的能力。

03 心理咨询视角共情,我在感受着你的感受

影片结尾处,孙悟空看到武士与女侠在城头对峙时,能感受到武士的纠结与矛盾,能感受到内心中隐藏的爱恋与外表不在乎的矛盾,还能感受到女侠内心当中的渴望以及情感上的需要。如果武士从此离去,未来将会有悔恨的感觉。

于是他运用法力,帮助了他们,当武士脱口而出“我爱你”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内心当中的爱恋,当女侠听到表白后,内心获得满足的喜悦。

倾听内心中的声音,需要共情;建立良好而稳固的关系,需要共情;起到安抚和疗愈的作用,还需要共情。

升华,健康的防御机制

孙悟空看到武士与女侠在城头对峙时,会不自觉唤醒自己的痛楚,面对无法挽回的痛苦,人们往往会在潜意识进行压抑(压抑是一种常用的防御机制,感受不到就当不存在,其实痛苦埋得更深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升华了这种痛苦的情感,帮助了那对情侣。

助人的这个行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对自己痛苦的进行了安抚,通过健康的防御机制实现了双赢。升华是非常提倡的防御机制,既能顺应内心的需要,又能给他人创造价值,一举两得。本文写到最后,耳旁仿佛响起来大话西游的片尾曲《一生所爱》中的“苦海翻起爱恨,在世间难逃命运”。人世间七情六欲,五味杂陈,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故事。

我想到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听坐在对面的人,倾诉Ta的人生故事,共情Ta的感受,陪伴Ta的个人成长,而且助人的同时升华了对自己的疗愈。

心理咨询师像是懂你的影迷,欣赏着你故事里的悲欢离合、感同身受;心理咨询师像主角手中的月光宝盒,陪你穿越时光、陪你经历成长;心理咨询师像菩提老祖的照妖镜,帮你看清自己、了解自己。

作者:周瑜(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2019级学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如何评价《大话西游》这部电影?》发布于:2024-02-01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