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

桃花源

《桃花源记》分层写作(自命题)

1、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同名散文

2、把本文扩写成一篇长的叙事文言文

3、把本文扩写成一篇长的叙事散文

4、续写渔人出了桃花源之后的故事

5、想象自己是文中的某一个人物(渔人、村中人、太守、刘子骥等等),以之一人称写桃花源的故事

6、自己作为现代人因机缘巧合穿越回到那个时代的桃花源,那么桃花源的故事结局会有什么样改变呢?

乱世中的和平(胡乐晴)

在芬芳的桃林中嬉戏,在清澈的池塘边玩水,在树荫下听故事,在雨后的竹林中散步……我是一个在美丽小村庄长大、过着平和安定生活的少年。

我从未离开过这里,我也曾好奇过外面的世界,但每当我向大人说起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时,总被严厉地制止。时间久了,我对外面的好奇也就渐渐地淡去了。

直到那一天,我正在田野里锄地,听到不远处传来喧闹声。最初我并未在意,毕竟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中,又能有什么大事呢?很快,我听闻是一名村外的人来到了这里,我赶紧跑了过去。果然,人们正围着一个渔人,七嘴八舌地问着:“外面的世道如何?”“现在是什么朝代啊?”“还在战乱中吗?”只见那渔人不紧不慢地将外面的事情一一道来。我挤到前面,侧耳倾听,汉朝、魏晋……一连串陌生的词涌入我的耳朵。

数日之后,渔人向我们道别,从山上的一个洞口离开了。我望着那个洞口,里面好似隐约透出光亮,我尘封已久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打定主意要出去看一看。

一天拂晓,我悄悄溜了出去,心中充满期待与兴奋。我顺着溪水一路前行,来到一个村镇。可是,这里与我想象的热闹有序并不一样,百姓们衣衫褴褛,个个满面愁容。正当我疑惑时,不远处,一阵呵斥声传来:“快点交钱!还差一半呢!”随后是一阵哭诉:“再过几天可以吗?家里是一点钱也没有了……”我正想过去看看,却被旁边的一人拉住:“别过去了,看你像个外乡人,赶紧走吧。这些官吏不会让我们这些百姓有活路的。”“那,如果逃到远一点的地方去呢?肯定有廉官的。”他悲哀地长叹一声:“唉,现在这个时代不会有的。前方又战火连天……”我看着、听着这一切,心中的期待早已荡然无存。

我顺着原路回到了那片桃花源,村中依然宁静而美好,桃花也依旧芬芳。但我的心中却是五味杂陈。这个我之前习以为常的安定,却是这乱世中绝无仅有的和平。

诺(闫子涵)

“请大才子进殿面见太守——”

“子骥兄,相信你已听说桃花源之事,请你来此,便是请你来寻,渔人欺我,我已将其诛之。” 子骥环顾四周,金碧辉煌,雕栏玉切,柱上花纹似龙腾,案上黄布以盖之,胜似皇宫。子骥拱手,承诺下来。“我,子骥,定当赴全力寻找,定不负您所托。”

子骥被太守安排在郡城中奢华之处,伙计像奴婢一样伺候着子骥,子骥渐烦,挥身让其出去。

翌日清晨,子骥率众人乘舟前行,数棹小舟,沿桃溪而下,为首一舟,子骥站船头,昂首挺胸,气吞万里如虎。

……

雨势渐起,淅淅沥沥的小雨点缀着乌蒙蒙的山色,雨落入水中,溅起阵阵涟漪。溪水荡漾,一艘小舟徐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人,立船头,眺望远处。一个多月未果,太守大怒,令子骥独寻找,一个多月来,子骥的鬓间已长出白发。

雨势渐大,雾已迷住他的双眼。恍惚间,一片桃花拂过,欣喜若狂,驰船靠岸。看见一片桃林在雨势之下朦胧而美丽,徐走过,伴溪水,至山洞,大步走入……

子骥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人民热情,环境优美,和平安定,这一切的一切让他心驰神往。沉醉于这里的他,一日突然想起对太守的承诺,欲回,桃花源人皆来相送。“希望您能将我们的秘密埋藏于心中,永不说出”。

子骥沉默,一言不发地走到山口,回头望向余晖,久久驻立。良久,才离开这个让他魂牵梦绕之地。

雨又下了,天地已分不开了,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的水世界。一路上,子骥纠结良久。两个承诺,不知道应当履行哪一个。外面的世界让子骥感到陌生,世道阴险,战乱不断。“愿以我之力保护这世上唯一的净土吧!”转念一想,渔人因没寻到桃花源而被杀,自己也难逃一劫。疯似乎成了更好的方式,兴许这样才能维护着世上唯一的净土吧!

……

后来,武陵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场雨让一个名士变成了疯子”。可谁又知道疯背后是对桃花源的承诺,是对净土的保护!

光(薛凯帆)

渔人轻划小船儿,沧浪之水,无声的推着他,渐行渐远。渔人咂着口中桃源土酒的甘甜清冽,沉醉在那似梦似幻的三五天中。

江上忽的泛起一片若有若无的薄雾,朦朦胧胧。他只听得沧浪之水浅浅的一呼一吸……正当他微闭双眼,一个悠悠的歌声和着浪,在江面上荡开,似乎来自桃源山上的方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女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女足……”渔人慌忙攀上船沿向山上张望,却无一人,只余下歌声的自得。没入沧浪。桃花林轻轻从眼前掠过。那人们,那屋舍,那山上,竟消失在暖人的桃红中。

渔人划着船,思考。如今?吃不饱饭,衣不蔽体。战火就那么一直烧,烧了房子,烧了人们,烧了家,也燃尽了希望。告诉太守去吧,也许他有办法。渔人天真的企盼着。也许他知道,告诉当官儿的多半是徒劳。可希望这种东西,就是这么神奇。带给人生机,也引诱人们,走向毁灭。

渔人跪在太守堂前。太守跷着一只脚,一边灌酒,一边漫不经心的问:“渔人,何事?下面哪个官抢你钱了?谁拉你儿子去充军了?”他打了个酒嗝。渔人咽了咽口水,开口讲了桃源的种种。他说的眉飞色舞。眼里似乎有些微光,有几片桃红在闪,在跳,在向往。

太守不知何时把脚放下了,他睁开了那双迷离的眼,但他的眼中缺了点儿光。他起身拉着渔人走入后院儿,搬出酒坛。命下人端上一桌山珍海味,他倒了杯酒递给渔人,“渔人啊,你觉得我为什么要宿醉不醒啊?堂堂大员,何苦啊?”渔人沉吟片刻,回道:“大人,您生性好酒?”太守大笑,“非也非也啊,我少时有大志,欲中流砥柱中兴晋室江山。素闻有一海外仙山,其中安如仙境!我就想啊,未来我当了大官,誓要把这晋朝变成那仙山般模样。可现如今,一己之力如蝼蚁,安能再庇天下寒士?”他端起杯,沉吟良久,猛然举杯一饮而尽,狂笑着:“我就日思夜想那什么仙境。可是上哪儿找去啊?世道漆黑一片,我无能为力,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啊。”

渔人满怀期待,看向太守,“大人,如今却有这一桃源,我明日再去找,您模仿桃源人,也把我这武陵变成仙境!”

太守长叹一声,“仙境,谈何容易呀?罢了,明日你带上几个公人,去吧。”

第二日,渔人寻着标记,驶入了一片烂漫的桃红。他急切的伸出手,想去触摸山上的光亮。忽的,江面上升起了淡淡的雾。似有似无,水流已不觉将船往回送。沧浪之水玩弄着小船。那浪,依然澄澈。

渔人和公人们隐约听到一个歌声在唱。“沧浪之水,清否?沧浪之水,浊否?”在那惨白的雾霭中,浪花伴着那歌声旋转、消散、汇聚……那船,渐行渐远。沧浪之中,翻涌着桃红……

这么多年了,渔人每天清晨,驾着船,驶入那片桃红。数载春秋,桃花们好像开的更热烈了。渔人的脸上,沟壑纵横。他的乱发如多年前那天的雾一样,惨白。可不变的是他眼中的光。那光,在闪,在跳,在舞动,在渴望。这么多年,如那桃花,从未黯淡,从未黯淡。

渔人每至山上,小船都会被水推开,渐行渐远。他无数次伸手去抓山上的光,却扑了个空。他幻想着,就这么呆呆的望着山,幻想着。

也不知道是哪一天,他看见有人在岸上向他招手。悠悠传来一阵歌声:“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他干脆抛下船,一猛子扎进浪中。

他消失了。身后泛起两个小小的涡旋。裹着几片飘落的桃花,悠悠荡荡。那桃红却是越发的暖人了。炙热,明丽,宛若朝阳。

光从山上流了出来。

桃花源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人。打鱼为生,极似那个老渔人。只是头发有些微黄,脸上少了些许蜿蜒。他眼中的光,还没变,反倒愈发的亮了。

那光

在闪,在跳。

在舞蹈,在高唱。

在坚持,在向往。

《桃花源记》续写(朱睿瞻)

我生活在桃花源,这里隐藏在高山峻岭之间,土地肥沃,桑竹葱郁,农舍错落有致,溪水潺潺,炊烟袅袅,仿若仙境。祖先们为了避秦时战乱,来到了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已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我们在这里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已经离我们太遥远了。

然而,有一天,一个不速之客的闯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他衣衫褴褛,皮肤黝黑,看着我们,他表情诧异,手足无措,他自称是位渔人,误打误撞来到了桃花源。

我们热情地款待渔人,看着满桌鸡鸭鱼肉,醇香美酒,他拿着筷子的手竟微微有些颤抖,不禁落下泪来。我关切地询问,他哽咽地说:“我在这里吃着鸡鸭鱼肉,想起我衣不蔽体食不饱腹的家人,怎能不伤心?外面官府腐败,百姓怨声载道……”他再也说不下去,长长地叹着气,面露愁苦之色。长辈们感叹没想到光阴流转,朝代更迭,外面的社会还是如此黑暗!

听他讲起外面世界的种种奇事,我们这些年轻人被吸引住了。桃花源的生活虽然美好,但是太单调乏味了,真希望能体验更广阔的天地。然而,长辈们却坚决反对,说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和未知,不适合我们桃花源人。

几日之后,渔人因思念家人欲告辞而去,村中年长者再三叮嘱他不要透露这里的事情,他一一答应,恋恋不舍而去。

看着渔人渐渐远去,我们几个年轻人抱着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决定离开桃花源去外面的世界一探究竟。于是我们悄悄跟随着渔人,踏上了未知的旅程。

这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外面的世界喧闹而新鲜,我们见到了很多从未见过的新奇事物和各色人物,也见到了因收成不好,粮食没有交齐被官老爷鞭打的农民,哪怕他一直跪地求饶。更有沿街乞讨,面黄肌瘦的孩子们……我们在那里看着,想着桃花源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心里充斥着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们终究回到了桃花源,并一路拆除了渔人回去时沿路做的标记,就让桃花源永远是一片净土吧!我们带回了许多新奇的见闻和故事,也带回了许多稀奇的物品,我们告诉村里人,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危险和未知,但也有希望和可能,这次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桃花源的美好生活。

如今的桃花源依旧隐藏在高山峻岭间,我们依旧过着宁静恬淡的生活,再也没有过外人的打扰。我相信外面的社会将来也能像桃花源这样平等而和谐,更希望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桃源之死(付子航)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不复得路。”

自寻桃源未果,渔人方受责罚之大杖五十,冠罪“瞒情犯上”。

是时,晋朝危亡旦夕。北方秦军夷狄正对着这片亟待掠夺的土地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南下;朝廷中人心上下不齐,起兵叛乱之势愈发严峻,似乎像是明天这个王朝就要改姓更名一样。民众无比恐慌,争相南逃。渔人一家老小也在此行列中。渔人的儿女,连着吃了整整三个月的野菜;渔人的妻子,为这个家渺茫不定的前景和风雨飘摇的未来整日忧愁,早就白了头,整日以泪洗面。至于渔人自己,村口的河中已经打不上来鱼了。他每日更大的盼望就是能摸到一条瘦小的——哪怕是濒死的,甚至是已经死了的黄鳝。再不济,捡到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河蚌来供给这个家接下来一天的伙食,仅此,而已。

正准备出逃时,渔人七旬的老母身体虚弱、腿脚不便,连下床都有困难,生活近乎不能自理,更不要提外逃的长途跋涉。但她知道。不逃,以眼下朝廷的局势,是一定没有希望的。于是,为了不拖累儿子,她在原定出逃的前一夜,用一根粗麻绳,上吊了。

渔人悲痛、愤恨、自责、悲哀。他痛,痛自己还未来得及孝顺母亲:母亲这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一顿白面的馒头;他恨,恨为何当朝者将所有的伎俩和谋略无一例外地全都用在了老百姓身上;他愧,愧自己没有能力支撑起这个饥肠辘辘、瘦骨嶙峋的家;他哀,哀自己为何在社会与国家的变故面前显得如蝼蚁般渺小而无力。

他感到窒息。

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样昏庸的朝廷,这样腐败的国家,这样黑暗的时代,这样没有盼头的鬼日子,像渔人这样悲惨的人,比比皆是。

渔人葬了母亲。本想守孝七天再走,可是家里已揭不开锅,朝廷的衙役还整日来催收税款。听说最近县里那个泯灭天地良心的太守又要私自增设“水路税”,对于渔人这样靠船、靠水吃饭的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到了第四天,衙役就扬言:

“你要是再不交税,就拿你老婆女儿来抵!”

不得不走了。渔人和妻子在母亲的小坟包前长跪不起,磕了响头,便收拾了家当,携儿带女,上了渔人的小舟——这个家最值钱的一样东西——向西划去。

渔人很迷茫。他不知道要去哪里。自己的兄长去了广府的番禺,想要出海从商谋生,再无音信;姐姐出嫁后随着丈夫——一个朴实可靠的工匠——去了四川,就没有联系上了;渔人的好友因为“屡次犯上桃花源记,拒缴皇税”,被抢了妻女,流放琼崖,至今生死未卜。

去哪里好呢?

不知不觉,阳光给这人世间带来的仅有的一点温暖也消散了。小船飘着、飘着,又进入了那片熟悉的桃林。

山水小口,又是桃源。

渔人坚信,桃花源是一个有灵性的地方。只有没有威胁的、走投无路身逢绝境,只求一条生路的人,才能让它露面。

某日晚,渔人打鱼回家,还拾到几个甚是肥美的田螺,正打算拿回家炒食。

渔人一家居住在此有一年之久了,依然靠打鱼为生。他们与当地人相处得很融洽,并很快融入了这个社会中,似乎他泄密一事从未发生。

今天的晚饭是烧鲫鱼配米饭,还有螺肉,以及孩子们更爱喝的鸡汤。另外,渔人的妻子还十分讲究地摆上了几盘冷碟菜蔬。

在外面的世界,这是想都不敢想的盛宴。

看着灶台前,温柔贤惠的妻子正在忙碌着;儿子和女儿在一旁嬉戏,时不时期待地跑去看看锅里炖着的鸡汤,安然悠闲,自得其乐。

又是这样平凡而幸福的一天。渔人想。

清明时节,渔人离桃源赴武陵,祭拜母亲,告慰其在天之灵。却不知,当他再返回桃源途中,却被朝廷有心者盯上。

七月时分,桃林内外喊声动地,马踏震天,人声不断。

不知怎的,晋军发现了桃花源的入口。当他们看到这世外桃源的无比富庶,便立刻化身为最野蛮、最残暴的禽兽、豺狼。

这是天堂的泯灭,是人间的失格。

这是自由的沦丧,是人性的死亡。

这是侵略!这是屠杀!

渔人绝望地看着妻子被抓去、孩子在一旁害怕地哭泣、屋中家什财物也被尽数搬空,他却无能为力。他无比的后悔、恼恨和愧疚。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使得桃源和它的人民一次次被置于水火之中。他至死都不知道——他有什么错?

呜呼哉!悲恸迟矣!

他近乎绝望地要昏过去。在他闭上眼的前一刻,他凄然回首,望向这他将一切都寄托于此的精神故乡——

这最后的净土,最后的桃源。

他看到远处的硝烟和罪恶的战火,正肆无忌惮地闯进这它们本不该涉足的禁地。

他看到原本勤勤恳恳、生活安乐的民众,正遭受着和他一样最痛苦的摧残。

他看到那支来自阴曹地府的军队飘扬的旌旗上赫然镶着几个金边大字:

“威武仁义之师”。

七月七日。在连续七天的疯狂掠夺后,伟大的大晋王朝终于在普济人民、解放众生的道路上又前进了。桃花源都护,在武陵太守等一众官员的见证下,成立了。

当日,桃花源——残破的、凋零的桃花源举行了无比盛大的典礼。桃源人为纪念乱世中来之不易的和平而命名的“太平岗”易名为“皇恩台”;曾经桃源最美丽的池沼“桃花潭”,早已改名叫“天济湖”。

都护上任时的誓词,大致如下:

“今桃源归晋,天下大义,巩我金瓯,壮我河山……”

九月。参与伪“桃源光复”之“煽动谋反、叛乱之行动”的“贼人”已皆数被捕。渔人也在这个行列中。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他仅因为 “常年拒逃朝廷税款”和“无文牒批复而流窜本地境外”两项罪名——而不是“谋反”——最终受到的刑罚。和其他人一样。朝廷判决:

斩立决,杀无赦。

当渔人被押上刑场,看着两旁立着的大旗。一面“家治”,一面“国安”。

他笑了。他在笑自己,在笑命运,在笑桃源,在笑朝廷,在笑这个时代。

长空连云,赤血浸霞。

万径踪寂,不知去从。

德未及国,治何有家!

桃源(汪李佛瑶)

我是武陵郡的太守,这战火飘飞的时代中为数不多凭真才实学坐上官位的官员之一。三十多载的寒窗苦读,终是只换来了这一官半职,但我已没有任何奢求,唯愿能将这小小的武陵郡治理好,哪怕只能让人们多吃上一顿饱饭呢?

那天,我的护卫禀报有一个渔人前来拜访,我并未在意,只当是又有饥饿的百姓来借粮食,刚准备让护卫从仓库中取出一袋米粟给他,就听到护卫说那渔人发现了一片美丽而富足的桃源。

我听到这话不禁笑了,在这混乱的时代,哪会有什么美好而富足的地方呢?于是,我让护卫放他进来,想听听他怎样向我讲述那不切实际的幻想。

那渔人如同成千上万被笼罩在战火下的百姓一样,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我更加怀疑他所说的“桃源仙境”只是在极度的饥饿中产生的幻觉罢了。

但忽然间,我看到了他凹陷的眼睛中闪烁的光芒,那是午后的阳光,还是希望?

于是,我还是派遣了一些人随他去寻找那“仙境”。

在他们寻找世外桃源时,我继续日复一日地治理着我小小的武陵郡:贪污公款、欺压百姓者、身体健壮却游手好闲者、烧杀抢掠者,全部罚去贫瘠之地劳动;矜、寡、孤、独、废疾者免除税收……

我向往着渔人所说的那美好的仙境,却又认为那只是现实之外的世外桃源罢了。比起沉浸于美好的幻想之中,我更愿意倾尽全力,将武陵郡变成那“世外桃源”。

终于,待到次年山花烂漫时,武陵郡已不再是那贫穷的小郡城了,处处桃花盛开,花香伴着清风拂过虽不富有、但能吃饱穿暖的“桃花源人”的面颊。

代替悲叹声笼罩在武陵郡上空的,是孩童的笑声、是鸡鸣犬吠声。代替残垣断壁遍布在武陵郡土地上的,是俨然的屋舍、是交通的阡陌、是良田、美池、桑竹之类的美景……

终于,渔人回来了,我亲自去城门外接他,他果真没有带来任何发现,一路上低着头、捂着脸急切地解释着,却没有得到我的回复。他茫然无措地抬起头,那充满遗憾和绝望的眼睛在看到如今焕然一新的武陵郡后重新闪烁出了光芒。

那是午后的阳光,还是新的希望?

寻梦桃花源(张馨予)

“行将所至,见一渔人,年逾七十……”

——题记

晨雾氤氲,阳光透过云缝照在溪上,潺潺溪水便带着金色,流向远方……

那阳光,照亮了溪水,也照亮了我的小船。

我乃武陵渔人,年逾七十,年已老,志已衰。连年的战乱已经让我家破人亡,妻子和孩子都已经离我远去,我身有多病,深知自己时日无多,我无助,我绝望,可我还要养活自己,于是便以捕鱼为业。

我手持船蒿,沿着旧时路回去,那片桃花林已离我越来越远,而战火不断的土地离我越来越近。我的眼前朦胧了。

如今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粮食的耗尽,官兵的压榨……如果大家都能去那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安定幸福桃花源里躲避战乱,该是多好啊……

想到这,我下定决心将这段经历报告给太守,我坚信,他会带领百姓去过上幸福的生活的。

……

“报太守,我发现了一处世外桃源,可供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安居乐业。”

“什么?!”太守直起身子,“还有此等好事?!明早动身,我派人随你前去!”

……

夜,深了。如水般温柔的月光流淌,而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后悔了。桃花源人的叮嘱在我耳畔回响:

“不足为外人道也……”

那样美好的世外桃源,不应该被世人打扰。或者说,世间的人们已经饱受战乱,他们的心里,装得下这样纯粹,这样美好的酒盏花枝吗?……

次日清晨,一行人撑着船,或是坐着船,出发了。

远远地,我又看见了来时的那几簇桃红,风忽起,扰了一树桃红,落花在溪水中晕染开一片淡淡的粉,醉了春光。

虽见来时景,不复来时路。是的,我故意带领他们走了错误的道路,这是昨天晚上我最终的决定,我遵守了诺言。

最终,一行人终于是没有找到所谓的桃花源,他们悻悻地归去了,只留我一人在这里。我又回到了那片桃花林,我漫步于其中,陶醉于其中。

忽的一下,胸口剧痛,我靠在树下,笑了。这大抵是生命走到尽头的讯号,罢了,就让桃花源成为永远的秘密吧。

我靠着树,睡了,亦或者,是死了……

桃源不被尘世所染,便是更好的归宿。

源尽 愿尽(高宇涵)

笑着肆意砍杀百姓的官兵,哭喊着求救的良家妇女,因不可置信而呆立不动的百姓,被搜刮的古董、财物……

鲜血和火,哭喊和狞笑。

不,不!

我跪在地上,又蹒跚着奔向挥刀乱舞的太守亲信。

“住手!你个畜生!停下!”我嘶吼。

可声音被吞没在火中,正如同桃源被污秽的东晋吞没,良知和美好被贪婪和腐败吞没。

动乱中被人打在墙上的我,失去知觉。

几日前,我从桃源离去便回了家。许是暂留桃源的几日住得我面色尚好,精神又利落,邻居起了疑。

他是太守亲戚,也是个渔人。一次捕鱼时,他将我灌醉,套出了我的话来,又报告给了太守。

今日,他又笑着来找我。他说太守已经派人去了,还说太守谁也没报,“取”了钱物分我一半也有可能。

我一下顿在原地,又发疯般向桃源找去。

……

我醒了,却好似有什么东西在我心口昏死。尸骸、血泊、焦木、荒土,寂静和死气。

这一定是梦吧,对,一定是。等我醒来,他们会站起来,会再次邀请我的,对吧?

我闭上眼,等待奇迹降临。

那些官兵一个个钻进来时,他们一定还满面笑意,拉着官兵的衣袖请他们做客。那些官兵向他们举起屠刀,他们一定还云里雾里,指着官兵的屠刀,问他们为何。

梦醒了!你们……怎么还睡着呢?

“不是梦啊。”我轻笑着呢喃:“对,你们死了,是我害死了你们!是我……不!不是我,是他们,我没 *** ,我没有!”我双手插入枯发中,狠狠的撕着头皮。

猛地,我又一愣——“他们”是谁?我哑声念叨:“是走狗官兵,是贪腐的太守,是眼瞎的皇帝,是污浊的时代!”与我何关?

可无论是谁,他们,天真美好热情的桃源人终是死了,我心中的向往和寄托,也终是昏死过去。

泪终于流下,又流干了。

……

三年之后,一条通往旧桃源的路被找到了。

现在,这里叫乱葬岗,我常向人们讲述这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故事,可人们望望我身后,却只笑笑,或皱皱眉,说一句“老疯子,别挡路。”

对呀,我怎么又忘了,我曾向往过的桃源,被这动荡的东晋给毁了。

大抵是年龄大了吧,或者是心里曾拥有的美好被东晋抹去了吧。

挣扎(张思棠)

我跪在斩首台上,冰冷的刀架在我的脖领上……

在保守承诺与家人之间,我挣扎着。

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我因一次迷路,与桃花源邂逅,这里环境优美,人民淳朴,生活安定,但此中人却不希望我说出去,我答应了他们。出了桃花源,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只见,妻子已经是骨瘦如柴,孩子在母亲怀中面色惨白,奄奄一息。我立刻把我的经历告诉了妻子,急忙收拾行李,想带他们去那里去安居。但出关时,由于逃税的人太多,太守大怒,派重兵把守,而我是忐忑不安,我们已有几个月未交税了。岂不是要被关进监狱。老天爷真是想把我全家赶尽杀绝,官兵把我们扣下,带到太守面前。两把冰冷的刀架在妻儿脖子上,太守怒斥道:“你们可知逃税是何罪!死罪!罢了,用你妻儿的命抵了吧!”手起刀落时我喊道:“等一下!”桃花源跌入我的脑海中,我挣扎着,但也是生死关头,无心想那么多,脱口而出:“桃花源。对!那个如仙境的地方。”我挣扎着,我失信了,心像被缴了一般疼痛,一行泪流下。

在残酷的现实与梦境之间,我挣扎着。

太守即刻派人与我一同去寻,他承诺,若我找到那桃花源,妻儿就有饭吃。我心中是那么渴望神仙能再显灵,让我再找到那桃花源,可世事难料,我如何都寻不到他。我绕山转了五天有余,掘地三尺,也寻不到。太守以为我蒙骗他,想寻机逃走。冰冷的监狱中妻儿已是将死之人,太守正因为我的举动,一粒米都不肯给。一天又一天……他们依偎在一起,活活饿着去了另一个世界。每当我闭上眼睛,她们穿着轻薄美丽的裙子,面带笑容,充满着幸福的欢笑声在我耳边回响。可每当我醒来,监狱的冰冷让我回到现实,我挣扎着。

在死亡与生存之间,我挣扎着。

我就这样一天天像死尸一般躺在牢中,我失了亲人又失了诚信。已无颜面活在这世上,太守见我精神崩溃,再不可能帮他找到桃花源。赐我两日后斩首,我在死亡与生存之间,挣扎着。

刀落下,一行清泪流下,终是了了这悲惨的一生。只是未等来明君,未等来海晏河清,未等来安居乐业……

人生就如渔人一般,不断飘忽不定,不断左右摇摆,不断面临选择。但无论处于何种困境,人们永远都对和平、安定、富足、美好的生活充满着向往和憧憬。

END

【感谢】

指导教师 | 张红芳老师

文字 | 9班全体同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再探桃花源(复写)》发布于:2024-05-23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