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长阳人化石发现于1956年。1956年,贾兰坡教授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研乡钟家湾村一处名为“龙洞”的石灰岩溶洞中发现了这具化石,并将其命名为“长阳人”。 ”。

长阳人化石特征

“长阳人”化石包括一块不完整的上颌骨,保留了之一前臼齿和之一臼齿,以及单独的左下第二前臼齿。 牙齿相当大,咬合面的纹理也很复杂。 树冠很低,根很长。 下第二前磨牙的根部有两个分支。

上颌骨和其他早期智人一样,一方面保留了一些原始特性,比如梨状孔下部较宽,鼻腔底壁不像现代人类那么凹,但与猿类接近,犬齿较发达等;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与现代人类相似的进步特性,比如下颌的倾斜度没有北京哈巴狗那么显着,鼻棘更窄且向前,上颌窦前壁延伸等向前超出之一前磨牙,上腭的凹凸不等。

总体而言,长阳人比原始人具有更多的进步属性,明显比北京直立人更先进。

长阳人化石的发现意义

长阳人化石不仅在考古和古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第四纪地质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学者们将大熊猫剑齿动物群的时代限制在中更新世,相当于北京人的时代。

由于长阳人化石与该动物群共存,且长阳人具有比北京人更先进的物理特征,这证明该动物群的时代可以延伸至晚更新世。 此外,由于没有动物化石可供借鉴,长江中下游阶地形成的时代一直没有得到解答。

长阳人及其动物群的发现,提供了洞穴和阶地的对比资料,解决了长江流域各类阶地形成的时代问题,为南方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admin,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天心神途传奇手游发布网

原文地址:《1956年湖北省发现了什么化石(1956年湖北省发现了什么化石,是来自华中地区的老化石)》发布于:2024-01-28

发表评论

表情: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